当时的瓦刺逐渐壮大,先后击溃了其他两支游牧民族,成长为可以威胁大明北方的存在。
明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也先犯边,明朝派出的镇守太监郭敬惨败而归,此事震惊朝野,朝廷经过商议派出了驸马井源,驸马井源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将领,曾经身经百战,他的出征虽说不一定会击溃敌军,但是至少能保证大明的边境不再受侵犯。
在驸马井源决定出征的第二天,传来了一个朝野震动的消息: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了。
原来明英宗朱祁镇一直都很敬仰明太祖朱元璋,明成祖朱棣等人的功绩,梦想着能够封狼居胥,溃敌于千里。再加上朱祁镇的亲信王振的鼓动,所以明英宗朱祁镇毅然决然地下了亲征的命令。
虽然此时的大多数朝臣都不赞成亲征,但是所谓君命难为,所以还是为难的准备起了亲征的事宜。
俗话说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一支军队行军打仗,后勤是极为重要的,换句话说,打仗就是打后勤。但显然未经战事的朱祁镇并不明白这个道理,当时朱祁镇亲征带走了京城三大营的全部精锐,加上部分边军,大概一共有二十万人,而这二十万人竟然只有五天的筹备时间,就仓促的出发了。显然此战必败。
果不其然,在大军行进到土木堡的时候,遭遇也先军队偷袭,大军猝不及防,直接溃散。也先军纵马冲入大军中,以长刀奋起砍杀,明军大败。此役驸马都督井源、成国公朱勇、英国公张辅等人全部战死,就连明英宗朱祁镇也因此而被俘。
这个消息传入京城,朝廷立马就炸了锅,毕竟这下损失的不仅仅是二十万大军,还有数百名朝廷命官,要知道十五世纪最重要的什么?是人才!这下朝廷内部大批官员都造成了空缺,情况十分危急。而且也先的兵锋直抵京城,大明朝廷摇摇欲坠,危在旦夕,大部分人建议南迁避祸,此时兵部尚书于谦(因为前兵部尚书在土木堡战死了)竭力反对,终于稳住了局势。
于谦由此开始全权负责京城军务,本是文臣的于谦开始干起了武将的活,他联合大将石亨,一起守卫京城,不仅亲披甲胄,立于城门下作战,而且运筹帷幄,设置伏兵,终于将也先击溃,挽大厦与将倾。